河北水利钢制拍门生产厂家


tel3

新闻中心
联系方式

321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文章 > 【钢制拍门厂家】助力水利行业产品质量标准会在石家庄召开
【钢制拍门厂家】助力水利行业产品质量标准会在石家庄召开
更新时间:02-06 10:58
浏览量:234

 2018年,【钢制拍门厂家】助力水利行业产品质量标准会在石家庄召开,全省水利钢制拍门厂家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全面落实“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精细安排、真抓实干,全力推进水利建设、管理、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水利发展谋长远,“引黄济宁”等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取得新成效。深入贯彻落实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将引黄济宁工程作为事关我省未来发展全局,支撑国家兰西城市群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工程加以推进,尽锐出战,专班攻坚,在较短时间内编制完成了工程可研报告并报水利部审查,同步开展相关附件、专题编制及报批工作。那棱格勒河水库供水工程、蓄集峡水利枢纽供水工程、“三滩”引水生态综合治理一期、香日德水库及灌区等重大水利项目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

  水利工程补短板,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主动顺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大势,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在积极争取落实中央、省级水利建设资金的同时,与国开行等六家银行签订《全省重大水利项目投融资合作战略协议》,采用PPP模式为引大济湟西干渠、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二期工程项目建设融资38.4亿元。全力推进重大工程建设进度,引大济湟西干渠、北干渠二期、蓄集峡、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等重点项目均实现年度预定目标,黄河干流防洪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建成,黄河沿岸四大水库灌区主体工程通水试运行。

  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管理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河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全面建立了与河长制紧密衔接的湖长制体系,明确五级湖长1653名。河湖“清四乱”等六大专项行动扎实有效,河湖面貌明显改观。扎实推进开展“水利管理年”活动,强化水利建设运行、市场主体信用、水利生产安全和质量监督管理,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实现“零事故”,水利工程质量大幅提升。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管理指标严格控制在“三条红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之内。农业水价、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水利“放管服”和政府机构改革等工作有序推进。

  民生水利办实事,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水利保障取得新成效。实施了39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使47.2万农牧区群众受益,涉及贫困人口9.64万人,为目标任务的137.7%。灌区改造、节水灌溉等一批项目建成运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95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85平方公里,为年度目标任务的242.5%;综合治理小流域25条,完成坡耕地治理6.56万亩,对28座淤地坝实施了除险加固。人民群众的水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防汛抗旱保安全,防御水旱灾害取得明显成效。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突出抓好水库(水电站)、淤地坝等重点部位及山洪灾害防治、河道安全度汛工作。科学应对了14次强降水过程、22条河流发生的不同程度洪水,有效处置了黄河干流玛尔挡水电站上游围堰、乐都县中坝水库、玛多黄河源电站、那棱格勒河东西台吉乃尔湖等险情,取得防洪抢险救灾的新胜利,确保了江河安澜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水利工作至关重要。全省水利人要牢牢贯穿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兴水重要论述精神这条主线,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和省委“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大目标,砥砺奋进,锐意创新,推动水利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不断推进水利绿色、高质量发展。

  要打好节约用水、河湖管理、水生态环境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运行管护、水利脱贫等攻坚战。要在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依法治水管水、水利信息化建设、行业基础支撑能力等方面,全面提高管理和监管水平。要守住水利工程安全、水旱灾害防御底线,全面梳理排查影响水利行业发展的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统筹推进水利“放管服”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及其他领域改革,为补短板、强监管提供强大推动力。

  要坚持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为引领,做好“十四五”水利改革发展谋篇布局文章。要抢抓中央补短板建设机遇,力争将引黄济宁、“三滩”引水生态综合治理一期、柴达木水资源配置一期、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蓄集峡水利枢纽供水、香日德水库及灌区等工程纳入国家补短板重大项目。抢抓国家编制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机遇,力争将大江大河治理、中小河流及重点山洪沟治理、城镇防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纳入全国水利发展大局,积极争取中央水利投资,促进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引大济湟西干渠、北干渠二期及蓄集峡、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建设,争取引黄济宁工程年内开工建设。要加大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东部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防治力度,强化监督管理、监测评价。持续推进河湖水系连通项目建设,总结推广西宁、海北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经验,推进美丽河湖美丽乡村建设。

  实干担当谋新篇,砥砺奋进谱华章。全省水利人将不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水利发展获得感,为“绿水青山”夯实基础,也为“一江清水向东流”美丽中国梦贡献新的青海水利力量。

  打好水利扶贫攻坚“硬仗”

  坚持水利扶贫焦点不散、靶心不变。坚决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政策,把水利扶贫作为一场输不起、没退路的“硬仗”,我省进一步加强水利行业监管,以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为重点,统筹农田水利、防洪抗旱减灾、水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扎实推进水利扶贫各项工作。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水利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效,农牧区84.3万人饮水安全水平得到巩固提升,全省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74.6%、61.1%、86.6%和66.3%。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2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0.7平方公里,重点水源建设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等灾后水利薄弱环节项目加快建设,因水致贫的突出水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贫困地区水利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谈林明)

  “水利科技”成果丰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018年,我省开展重点领域的水利科技研究,支撑了全省生态水利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年水利科技投入3794万元,争取2019年科研经费5076万元,在全国各水利科研院所中排在了前列。

  为配合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青海省水科院承担了三江源二期工程科研与推广项目《三江源区“四水”转化关系及生态需水研究》,其成果将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和水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申请了我省2019年重大科技专项《柴达木盆地水循环过程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为柴达木盆地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青藏高原重要生态屏障,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矛盾奠定了基础。

  推广转化科技成果,助力全省水利发展。2018年对取得的《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灌溉智能控制技术示范》《精细化灌溉与水权转换技术研究》成果和河(湖)长制智能化信息化平台和农业水资源信息监管平台2个著作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河(湖)长制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及格尔木市、德令哈市水权确权等工作中得到良好的推广应用。

  2018年,青海省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评为优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实施完成了《青海省生态用水态势及可持续评价研究》《高效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机理研究》等多项水利基础和公益性研究课题,取得了大量的基础理论成果和数据,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和重大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提供了基础参数和依据。

  同时,青海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开展了枸杞、藜麦、春小麦、西红柿、马铃薯等农经作物需水量、需水规律及灌溉制度试验,实施了灌溉试验成果的示范推广工作以及我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工作,为全省农业用水定额的制定和最严格水资源“三条红线”的考核,提供了理论依据。(谈林明)

  江河安澜水韵华章

  2018年,青海“江河安澜,水韵华章”。

  一年来,我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按照水利部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战略部署,以实现水利绿色发展为主线,全面推进新时期水利工作,青海“水的故事”书写了新的篇章,“亮点”鲜明。

  亮点一科学防御守护江河安澜

  针对全省降水偏多、极端天气频发、多地日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的严峻形势,全省防汛工作早谋划、早安排,科学防御,合力减灾,实现了安全度汛,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尽最大努力守护了江河安澜。

  去年汛期,全省发布预警400余次,发布预警短信6700余条,转移人口4621人,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科学应对了险情。

  作为黄河第一坝的龙羊峡水电站水库在防汛抗旱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也经受了严峻考验。超前研判,科学调度,水库首次成功蓄水至2600米设计水位,蓄水247亿立方米。这是龙羊峡水电站自首台机组投产发电31年来首次达到正常蓄水位,水库大坝主要运行参数正常,库区及大坝运行安全,这将有效提高水电站的发电效益和流域水资源保障率。这也是科学防御、守护江河安澜取得的重要成果。

  亮点二   重大水利工程呈现“新格局”

  “水韵华章”,重大水利工程是基础支撑。2018年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呈现新格局。我省列入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总投资达210亿元。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等项目建成投运,引大济湟北干渠、蓄积峡水利枢纽、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全面提速建设。

  同时,引黄济宁工程、“三滩”引水生态治理工程、香日德水库及灌区等一批新项目应运而生,加快工程前期步伐。其中“引黄济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工程,是全省人民的所期所盼,对落实空间均衡要求,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护修复河湟地区生态和文化,保障兰西城市规划落地落实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这些重大水利工程科学、超前规划,分布我省东西南北,“补短板、利长远、强监管”,担当“大任”,将进一步加强水系连通,赢得空间均衡,为打破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瓶颈”,为绿色发展创造条件。

  亮点三  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

  2018年,我省进一步强化措施,推动河长制不断深化、实化,实现从“有名”向“有实”转变。

  “有名”方面,全省河长制体系全面建立,共设立河长5925名,管护员9900名。从省级到县级基本形成了党政负责、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有实”方面,我省以贯彻落实水利部调动推进会精神及“清四乱”专项行动要求为重点,强化督导检查,全力推动问题解决。5位省级河长累计巡河38人次。分别向有关市州级河长“一对一”签发督办通知,一些河湖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年来,全省市州、县、乡、村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6万人次,有效推动了河道非法采砂、入河排污口整治及河湖“清四乱”整治等专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群众看到了政府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的措施和决心,一些河湖初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象。河湖长制已成为我省绿色发展的“金钥匙”。

  亮点四  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提档升级”

  目前,我省构建水保和生态修复“大格局”已经形成。统筹推进东部黄土高原区、三江源地区、环青海湖地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和柴达木盆地五大生态功能区生态建设。

  2018年,特别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湟水流域,坚持水土流失治理与造林绿化、改善人居环境结合起来,统筹整合水土保持、绿化、生态保护、财政支农等资金,启动实施了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大规模开展造林绿化,湟水百万亩规模化林场建设纳入首批国家试点。

  全省持续推进西宁、海东、海南、黄南和海北等5个市(州)14个深度贫困县的重点水土保持项目。水土保持重点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田园秀美、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018年,省委提出“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深入实施“五四战略”,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之路,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意味着青海的绿色发展再次提档升级,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重要性更加显现。

  亮点五  “水利订单”人才培养特色鲜明

  针对青海藏区水利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实际,水利部支持我省和有关院校合作,先后在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探索“订单式”水利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2018年,黄南藏族自治州政府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培养协议,成为我省第三个引进订单培养模式的藏族自治州。从2016年至2018年已有玉树、果洛、黄南三州118名学子远赴杨凌攻读水利专业。这些订单培养的水利专业人才今后将“逐梦”高原,为三江之源水利改革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订单培养模式突出民族化、本土化和专业化导向,有效破解了基层水利技术人才长期引不进、留不住的难题,探索了人才开发培养的新模式、新机制,有利于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团结稳定和水利事业发展,这一做法意义深远


cache
Processed in 0.010058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