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铸铁拍门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孙敏坚 通讯员 石晶晶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湖南的发展离不开水,离不开水利。
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六位,水库总数占全国七分之一……全省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急需各类干部人才。近年来,省水利厅组织人事部门对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从选人用人育人的“源头”着手,不断涵养全省水利系统干部健康成长的“一池活水”。
摸清水利干部队伍“家底”
培养选拔优秀干部,首要是清楚干部队伍的底数。
2017年8月,省水利厅人事处组成4个调研小组,对系统内的27个领导班子及157名领导干部开展专题调研工作,全面摸清水利干部队伍的“家底”。
3个月里,调研小组综合运用问卷调查、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等方式,充分听取领导班子成员、干部群众、服务对象的意见,从政治建设和履职能力方面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综合研判。为了“考实”“考准”一个班子、一名干部,调研组最多要调查听取六七十个人的意见。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给每个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出具了一份‘体检报告’。”人事处副处长洪爱英告诉记者,调研报告“个性化”描绘每个班子、每位干部的工作表现、性格特点等,并给出具体的评价意见和使用建议。
调研成果得到了较好运用。2017年底,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换届,省水利厅党组及时调整了两名班子成员,并从其他单位选派了两位年富力强的“70后”干部充实进班子。
“墩苗”“淬火”锻造年轻干部
火热的实践是干部成长最好的课堂。近年来,省水利厅大力选派干部尤其是优秀年轻干部到一线挑担负重,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针对年轻干部缺乏基层历练的问题,省水利厅规定,机关所有新进公务员都必须到政务服务大厅工作3个月以上,负责受理涉水业务、接待信访工作等,在热情服务中增进群众感情;针对年轻干部缺乏工作经验的问题,省水利厅连续12年坚持将业务干部放到市、县水利一线跟班学习,并将省水利厅技术评审中心作为年轻干部的“练兵场”,让新来的业务人才跟随老专家参与涉水项目评审全过程,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业务本领。
多岗位锻炼是干部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该厅人事部门立足岗位和实践,把具有专业背景的干部放到基层锤炼,把行政能力强的干部放到业务性强的岗位“淬火”。
2016年底,全厅最年轻的“85后”副处级干部钟芳杰从厅人事处调任省防汛办。虽然学的是水利专业,但毕业后一直干行政工作,面对新岗位,钟芳杰的心里有些犯怵。
半年后,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席卷三湘。准确研判雨情汛情、快速调配救灾力量……钟芳杰跟着前辈和同事们,数十个日夜坚守在抗洪救灾第一线,本领和定力在这场“抗洪大考”中得到了充分磨砺。
经过“墩苗”“淬火”,一批复合型领导干部脱颖而出:2名“70后”干部走上厅班子成员领导岗位,2名“80后”担任正处实职,一批“90后”科级干部迅速成长,初步形成了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结构合理、梯次接续的干部队伍。
搭建各类干部人才成长阶梯
作为曾参与100多项大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前期勘探工作的技术骨干,勘测钻探师傅文武如今又多了一个身份——“湖南十大水利工匠”。
水利工作是个技术活,专业技能人才不可或缺。为了在全系统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2017年,省水利厅牵头举办首届“湖南十大水利工匠”评选活动,通过“理论+实操职业技能竞赛+大众投票”等方式,遴选出全省水利系统职工中的佼佼者。
今年3月1日,“湖南十大水利工匠”正式出炉。他们中间,既有实现水利信息化“永不断线”、可第一时间发出灾情预报的科研专家江冬青,也有执教23年、培育出5000多名水利新军的水利教育教师刘咏梅,还有在偏远地区坚守19年的“80后”泵站工程师曾长安……
人事处处长杨诗君介绍,“水利工匠”既可以获得荣誉和物质奖励,还能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水利工匠”评选活动,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钻研技术、学练技能、岗位成才的热情,尊重技能人才、崇尚工匠精神在全系统蔚然成风。
“我们要积极搭建各类干部人才成长成才的阶梯,让整个队伍都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省水利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钟再群的话语里,信心满满。
标签:铸铁拍门 铸铁拍门厂家 玻璃钢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