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疫情给防汛工作敲响了警钟。叶建春表示,水利部要求大江大河、重要支流,以及县级以上防洪城市必须编制防超标准洪水预案,并于6月底前完成。同时,水利部已做了各种准备工作,会全力以赴应对主汛期大洪水,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
今年以来,全国累计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偏多6%,共出现19次强降水过程。特别是6月2日以来,江南、华南和西南东部发生了今年以来强度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降雨过程。其中,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长江流域湘江和鄱阳湖水系、浙江钱塘江水系部分中小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一些河流出现超过保证水位或是历史记录的大洪水。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南方降雨偏多,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田以堂表示,虽然本轮降雨过程已接近尾声,但南方地区可能还会遭遇更强的降雨,要做好防大汛、大洪水的准备。
据介绍,今年的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事件偏多。全国降水总体呈“南北多、中间少”,将会形成5个主要多雨区和3个主要少雨区。
“预计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西江、海河部分水系,松花江、辽河等地区可能发生较大洪水,黄河上中游、太湖、淮河等地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负责人刘志雨说,“从旱情来看,东北西部、江汉西部至西北东南部,以及西南南部和东北部降雨偏少,可能要发生夏旱。”
重点聚焦“铸铁拍门三大风险”
防汛抗旱始终是水利部门的头等大事。“今年,在水旱灾害防御领域将重点防范超标准洪水、水库失事、山洪灾害这‘三大风险’。”叶建春介绍说。
针对超标准洪水,水利部将指导各地水利部门在6月底前编制完善江河和城市的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狠抓预测预报、水工程调度、堤防抢护、人员转移等各个环节措施的落实,做好防范应对准备。
同时,水利部将逐级压实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并监督检查水库运行。目前,水利部已对11251座小型水库进行暗访督查,今年还将对6500座小型水库和1000座大中型水库开展督查。
在“三大风险”中,山洪灾害点多面广、突发性强,是汛期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对此,叶建春表示,4月份水利部组织开展了基层山洪灾害防御人员在线培训,涵盖全部2076个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县,共1万余人。同时,指导督促各级水利部门完善预警发布机制,依托三大运营商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预警服务。
此外,相关部门将督促指导基层地方人民政府完善转移避险“包保”(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干部党员包群众)责任制体系,按照“方向对、跑得快”的要领,修订完善预案并开展演练。
洪水预测预报取得突破
汛期预测预报是防汛抗旱工作的参考,对部署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近年来,预测预报在延长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和预报效率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刘志雨说,在延长预见期方面,水利部利用气象水文耦合技术,将洪水预报的预见期从原来的1天延长到3天,为洪水防御决策和提前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提高预报精度方面,水利部重点针对北方河流预报难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历史洪水规律和成因进行梳理,超前研判大洪水发生的可能性。此外,针对北方地区河流,特别是河道下垫面变化大的地区,采用视频监测,实时校正等方法,“以测补报、以快补准”,提高海河流域等平原河道的预报精度。
在提高预报效率方面,充分利用现在的信息化手段,完善业务系统,缩短预报时间。例如,1998年收集全国3300个站点的信息需要2个小时。现在借助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项目的建设,信息采集、网络传输、视频会商、洪水预报技术水平大大提高。目前,收集全国11万处站点的实时信息,只需要10分钟到15分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