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一项项农村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效益,一条条河道恢复了清洁通畅成为生态美景……回望这一年,新安水利钢制拍门交出了一份喜人的成绩单,水利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水利改革发展也取得了新的成就。人逐水而居,城因水而兴,水是一座城市的重要承载。对于生活在新安这座城市里的人们而言,近年来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不仅家门口的公园、绿地变多了,大大小小的河流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源于新安巧做“水文章”、改善“水生态”。而在这篇水生态大文章中,新安将切入点指向了生态水系建设。
寒冬时节,静静流淌的涧河水面波光粼粼,偶尔有一两只白鹭掠过水面。沿岸的步游道上,随处可见前来散步的附近居民。
距涧河安乐段向西20公里是涧河治理铁门段,优美自然的岸线,错落有致的绿化,质朴的亲水平台、步行栈道,设计精巧的游园广场,总长6.2公里的涧河治理铁门水源涵养段生态建设的效果已呈现。县水利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董辉说:“涧河流域是新安县产业的集聚区,同时也是人口居住的密集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采用浅水阔面原生态治理理念,总投资18亿元,对新安境内的42公里涧河进行了高标准的整治,涧河治理总共分为三段,生态涵养段6公里,城市风光段是18公里,郊野旅游段是18公里,目前涧河生态涵养段铁门段,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预计2月底可全面完工,其余两段都已完工。”
河流之变,是新安全面推行“四水同治”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新安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四水同治”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洛阳市“四河五渠”综合治理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很多人也许不会想到,地处黄河岸边的新安曾是缺水县。如何打破缺水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新安以沿黄生态保护治理为引领,协同推进“五河同治”,实施“45699”水资源生态涵养综合利用工程,提升县域水资源配置能力。2020年11月1日,这注定是一个让人激动而难忘的时刻,备受新安人民关注的引畛济涧工程成功实现通水。该项目总投资5.62亿元,属跨流域引水工程。在离“引畛济涧”工程不远处是“引故入新”出水口,水面宽阔、碧波荡漾,一幅生态美景已呈现。
县水利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裴作伟告诉记者,目前,引畛济涧工程已实现通水,引故入新工程已完成隧洞掘进12公里,完成总工程量的64%,三河水厂、三河枢纽工程主体厂房已经建成,计划今年5月份可投入运行。
除了实施引畛济涧工程和引故入新工程外,新安还依托青要山峡谷地段实施了青要山水库建设工程,弥补了引畛济涧工程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110天向县城自流供水。同时,实施三河水厂和三河供水枢纽工程,向县城、铁门镇和两个产业集聚区日供水达5万吨。
裴作伟说:“我县目前在水资源分配上已实现了蓄、引、提、调相结合的格局,首先是利用小浪底水库的建成,新建了青要山水库,蓄住地表水;利用引畛济涧从小浪底水库和青要山水库引水;利用引黄工程从小浪底水库提水;利用引故入新工程,从故县水库调水;同时,利用三河水厂、三河枢纽工程,实现了生产水、生活水、生态水,引得来、留得住、用的好的目标。”
在加快水利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我县还坚持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水生态环境作为水利发展的重要“抓手”。观景台上远眺黄河落日、农庄里嬉戏散步……来到正村镇沿黄生态廊道及大河田园游玩的人,无不惊叹于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丑小鸭是如何变成白天鹅的呢?这得益于新安大力实施黄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程。
2018年,新安累计投资8亿元,先后建设了大河田园、黄河神仙湾等水土保持工程,高质量编制完成了12条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覆盖24.9万人,年收益可达28亿元,“荒山沟”变为了“聚宝盆”。除此之外,我县还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沿黄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平方公里,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沿黄生态廊道。一年来,全县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8亿元的涧河生态治理完工、总投资5.62亿元的引畛济涧工程通水、总投资2.68亿元的青要山水库蓄水,引故入新、三河水利枢纽、三河水厂、污水处理厂中水循环利用等工程稳步推进。一年来,全县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30平方公里,建成大河田园、畛河生态谷、黄河神仙湾等一批小流域“样板工程”。一年来,新安全面推行“河长+检察长+警长”依法治河新模式,整治河道问题84个,河流保护和水环境得到明显提升。一年来,青要山水库下闸蓄水彻底根治下游畛河流域水患,10座水库、5条河流建成图像监测站16处、视频监测站23处,确保水患无忧、长久安澜。一年来,全县建成农村供水工程25处,解决了3.246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